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Admin

明報:舉債派錢要不得

Updated: May 23, 2023

【明報專訊】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多項社交距離措施再度收緊,晚市再禁堂食、美容院、健身室、戲院再度關門,連花市也要取消,牽連甚廣,市民叫苦連天,一眾新任立法會議員當然要「為民發聲」。


不同黨派的立法會議員近日均乘勢要求再加碼向全民派發電子消費券,金額不能少於上次的5000元,部分黨派要求至少加碼至一萬元。財政司長陳茂波連日來在不同場合直接或間接表明再大派消費券未必容易。陳茂波前日在網誌更指出,留意到不少人建議繼續派發電子消費券,但同時亦有人反對,認為所涉金額龐大,運用公共資源應更具針對性,且疫情下市民減少外出消費,令消費券作用有限。


再派消費券 對本港經濟作用有限

政府派錢,荷包鬆動些,市民當然高興。議員慷政府之慨,討好選民,自然樂於向政府施壓,但再派消費券是否真的對本港經濟有長遠好處呢?


事實上,去年消費券的計劃可讓每人每月可多出一兩千元消費,這低於大部人日常每月的消費水平,所以市民把它用在日常的餐飲、買餸已可完全消化掉,省回的平時開支放在銀行內。對於一些貧窮家庭,他們亦會想方設法,將消費券變成現金,以應付日後一些燃眉之急也不想去急於消費。本港多間大型超市,部分超市便推出禮券優惠,便針對這班希望將消費券慢慢使用的顧客。說到底,消費券能幫到多少經濟,確令人有所懷疑。



更重要的是,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當局為保就業及紓民困,不惜動用財政儲備推出多輪措施,令財赤大增,也使財政儲備由疫前的逾1.1萬億元大減逾兩成。可是,疫情反覆,尤其新冠病毒不斷變種,疫情何時正式受控仍是未知之數。此時此刻,更須善用公共資源,不能讓財政儲備不斷下降。


財政儲備較疫前減逾兩成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政府財政應該量入為出,致力收支平衡,所以有立法會議員提議政府發債再派錢,將會製造「大花筒」後果,倘若如西方國家「有錢使晒,無錢舉債,還錢下屆」,財政儲備總有乾塘一天,政府須靠負債度日,而國際信用評級隨之下降,港元即面對狙擊風險,日後納稅人命運堪虞。


回歸前,時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的陳佐洱曾以「車毁人亡」這4個字警告港英政府,不要濫增福利等公共開支,以免掏空庫房,造成財政危機。時隔超過20年,這「車毁人亡」論,仍然值得港府高官及議員三思。



©2023 by Momentum107

bottom of page